【学术会议】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成功举办第二届健康变迁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讨会暨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

发布人:刘娜

 2024年11月2日,第二届健康变迁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讨会暨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园讲学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主办,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协办。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方芳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教授、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郝元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飚教授和赵根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院长谢立亚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晟教授、深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包巍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徐桂凤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李凌君助理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共同关注时代进程中人民健康的变迁状况,聚焦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疾病,探讨流行病学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学术议题。深圳市预防医学会许佳章副会长、学院汪宗芳书记、杨燕副院长、杨崇广副院长、陈维清教授、陈若青副教授、战义强副教授、周涛副教授、陈海涛副教授及刘苗助理教授等学院教师,和来自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深圳市和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各级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众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以及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image-20241108103519-1

 

陈维清教授主持开幕式,汪宗芳书记、深圳市预防医学会许佳章副会长分别为大会致辞。汪宗芳书记代表钱军院长和学院对各位专家莅临学院参加本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发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等发展情况。许佳章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卫人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他强调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代表深圳市预防医学会预祝会议成功举办。

image-20241108103519-2

 

image-20241108103519-3

 

image-20241108103519-4

 

会议开幕后,陈若青副教授主持并介绍了第一位主讲嘉宾,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方芳教授。方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介绍了她的团队在瑞典开展的关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系列研究工作,涵盖了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基于注册数据库的临床试验等研究,并探讨了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方芳教授的报告,大家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特征、流行情况、疾病发展和干预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image-20241108103519-5

 

image-20241108103519-6

 

第二位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教授,她为我们带来了《深度循证医学与新一代健康决策系统》的报告。詹思延教授以“羟氯喹是否能防治新冠肺炎”这一问题为引,向我们介绍了循证医学如何帮助做出科学的循证决策。她介绍了传统循证医学证据的局限性,真实世界证据的概念、价值和重要性,并进一步讲解了结合目前最新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何全面扩大证据的广度、深度和可整合性,最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一代循证决策生态系统。詹思延教授的报告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与经历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对医学科学领域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于优化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现实意义。

image-20241108103519-7

 

接下来,由战义强副教授主持会议,并介绍了第三位主讲嘉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徐飚教授。徐飚教授在《老年人群健康问题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的报告中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日渐突出的老年人群健康问题,探讨相关的社会学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对策。徐飚教授通过具体实例深入阐述了老年人重大疾病的社会决定因素和当前卫生服务的现状,为制定老年人群的优质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徐飚教授的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年人群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医学层面的挑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只有从社会决定因素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入手,才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image-20241108103519-8

 

image-20241108103519-9

 

第四位主讲嘉宾,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郝元涛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珠江队列的环境暴露健康效应因果关联系列研究》的报告。郝元涛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珠江队列的建设背景、目标和研究进展情况,随后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因果推断课,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扎实的因果推断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是科研的严谨和准确性的保障。最后,郝元涛教授结合因果推断在珠江队列当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珠三角地区环境暴露与成年人群健康效应之间关系的全面视角。郝元涛教授的报告让在场的观众领略到流行病学方法及因果推断技术的魅力,也感受到了队列建设的重要性。

image-20241108104044-24

 

接下来,由陈海涛副教授主持并介绍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赵根明教授。赵根明教授在《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疫苗效果评价》的报告中,从多个方面比较真实世界证据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特点,并且强调了真实世界证据的重要性。随后,赵根明教授以PCV13疫苗效果评价为例,向我们展示了真实世界研究在疫苗效果评价当中的应用价值,并呼吁提高真实世界研究的证据等级。赵根明教授的报告以实际案例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真实世界研究的含义,以及如何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也认识到其在药物以及疫苗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宝贵价值。

image-20241108103519-11

 

image-20241108103519-12

 

上午的最后一位主讲嘉宾,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的李凌君助理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探索连续血糖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GDMCARE研究的初步结果》。李凌君助理教授深入探讨了连续血糖监测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潜在价值,与传统的血糖参数相比,连续血糖监测参数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方面更为敏感和特异。她的研究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让我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监测有了新的认识。

image-20241108103519-13

 

午歇后,周涛副教授介绍了下午的第一位讲者,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院长谢立亚教授。谢立亚教授为我们带来《气候变化与职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的报告,以轮班工作和电子垃圾回收业为例介绍环境变化对工人健康安全的影响,并探讨在气候变化的挑战下,职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谢立亚教授的报告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环境变化对工人健康安全的影响,并启发了与会者们在环境与职业健康领域的研究思路。

image-20241108103519-14

 

image-20241108103519-15

 

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包巍教授为我们带来《膳食营养与全生命周期代谢健康》的报告。包巍教授详细介绍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探讨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并构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得分,进一步评估了该得分与妊娠期糖尿病向2型糖尿病转化风险之间的关联。此外,包巍教授重点介绍了庐江队列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分装,以及颅脑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包巍教授的报告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膳食营养如何影响健康的理解,而且通过对庐江队列的全面展示,让我们对以居民精准健康为目的的队列研究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image-20241108103519-16

 

接下来,刘苗助理教授主持并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安徽省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徐桂凤教授。徐桂凤教授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心血管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中,从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的视角,深入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并分别介绍了儿童食物成瘾、早期心血管风险标志物与ADHD的初步探索分析及其发现,此外还介绍了中国科大儿童脑发育与终生健康队列-ADHD队列。徐桂凤教授的报告让我们对ADHD以及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的共患风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image-20241108103519-17

 

image-20241108103519-18

 

深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明教授进行了题为《中国农民队列的构建及主要研究发现》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基于中国农民队列研究人群分析得到的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及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早期防控预警等研究成果,同时分享该队列在构建、随访及维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农民人群队列研究设计、实施及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image-20241108103519-19

 

最后一名讲者是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晟教授。魏晟教授在《大语言模型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案例,并介绍了未来大语言模型在传染病防控的发展趋势,启发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

image-20241108103519-20

 

最后,陈维清教授作总结致辞,会议完美闭幕。本次会议议题围绕重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报告嘉宾分享了他们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他们不仅为听众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深刻思考,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image-20241108103519-21

 

百年传承促发展,流行病学护安康。在中山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众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向所有参与本次会议的教授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极大地提升了此次会议的学术深度与广度。本次会议不仅为与会者开启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也促进了学院教师与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权威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将进一步激发学院的学术研究活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人才、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撰稿:陈若青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