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百位名人进世纪中大”系列讲座暨相山讲坛第59讲、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国际学者论坛第10期及广东省营养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论坛第1讲成功举行

发布人:刘娜

2024年11月11日,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举办的“百位名人进世纪中大”系列讲座暨相山讲坛第59讲、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国际学者论坛第10期、广东省营养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论坛第1讲在医学园1-西101多功能厅成功举行。

image 146

       

       本场学术论坛特邀加拿大医学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国家血液署资深科学家Heyu Ni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发表题为《血小板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学术报告。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汪宗芳书记、周继昌副教授、张扬副教授、孟荟萃副教授、杨春雪副教授、刘斯洋副教授、向建邦副教授、邢雨晗副教授、王帧助理教授、以及中山七院肖云军副研究员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王东皓副教授等多位教师出席论坛活动,相关研究人员和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交流。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院长杨燕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image 147

汪宗芳书记致欢迎辞

image 148

杨燕副院长主持讲座

首先,汪宗芳书记代表钱军院长和全院师生,对Ni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汪书记表示,期待通过此次论坛,激发和拓宽师生们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随后,杨燕副院长结合自身学习深造的经历,生动地为现场师生介绍了Ni院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image 149

Heyu Ni院士作学术分享

Ni院士的分享聚焦于血小板与人类重大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血小板的多功能性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后粘附与聚集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双重角色。他从止血、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阐明了血小板在多种重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及防治潜力。同时,Ni院士展示了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通过体内显微摄影技术首次观察到一种不依赖于纤维蛋白原的血小板聚集过程,这一发现不仅革新了学界对血小板功能的认识,也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思路。此外,Ni院士还指出,老龄化加剧使得全球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应对脑梗、心梗等致命性血栓性疾病方面。血栓性疾病对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具有深远影响。他强调,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亟需加大对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与防治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方面的持续投入,这对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至关重要。 

       Ni院士的报告内容翔实,既充满深度,又不乏风趣,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会后,Ni院士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他鼓励年轻学者要不断拓宽思维边界,运用批判性思考去审视现有的理论与观点,只有通过开放思想、敢于创新,才能推动科学研究走向更高层次,产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前沿成果。

image 150image 151image 152image 153image 154image 155

讲座讨论环节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旨在为师生搭建与国际顶尖专家学者深入互动的交流平台。值此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举办此次学术论坛,在献礼中大百年辉煌的同时,也期待通过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卓越能力的学术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与进步,为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杨燕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钱军

审定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