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成功举办第三场2025年度国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系列培训讲座

发布人:刘娜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高申报质量,2025年1月16日下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在医学园1-西205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三场2025年国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系列培训讲座。此次讲座特邀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蒋义国教授作题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撰写”的专题讲座。论坛由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院长杨燕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杨崇广教授、孟荟萃副教授、战义强副教授、蒋国治副教授、刘斯洋副教授、张扬副教授、邢雨晗副教授、杨春雪副教授和王帧助理教授等学院部分教师以及相关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本次论坛交流。

image 228

讲座现场

蒋教授在发言中提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科学思想的重要表达工具。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历经千年沉淀,丰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平素酷爱阅读的他,巧妙地将《故事会》中一篇篇短小精湛的佳文作为启发,引出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的撰写过程中,科学语言的精准表达与中华文化的灵动性相结合,能够使申报书更具深度和思辨性。蒋教授提到,“在‘立项依据’这一部分,科研人员不仅要呈现项目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更要通过语言的艺术性,清晰阐明科研的创新点”。蒋教授指出,基于中华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将复杂的学术内容清晰且富有逻辑性地呈现出来,从而提升申报书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image 229

讲座现场

在讲解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的整体框架与具体要求时,蒋义国教授还特别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有文化自信。“我们要通过研究展现文化特色,通过申报书展示我们的研究自信。”蒋义国教授的话语为在场的听众提供了新的视野,使大家意识到中华文化不仅是科研成果的背景,更应是科研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他指出,好的研究选题不仅仅依赖于学科前沿的热点,更应注重从本土文化和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科研与文化交融的切入点。“一个优秀的选题,既要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也要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深度,这样的选题更具备创新性和应用潜力。”

蒋义国教授在本次分享中深入剖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策略,同时探讨了如何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理念与科学研究的表达形式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项目申报书。

论坛互动环节,与会的师生们积极提问,围绕如何在申报书中有效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如何结合具体研究领域与文化进行创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蒋义国教授耐心解答每一位提问者的问题,并分享了他在科研申报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宝贵经验。论坛尾声,杨燕教授总结发言并代表与会师生再次向蒋义国教授表示感谢。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大家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的认识,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增强作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文化担当,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杨燕教授还鼓励大家积极申报,勇于创新,力争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

image 230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蒋义国教授在杨燕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和其他平台设施。

image 231

学院参观

本次交流讲座圆满结束,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后续将持续组织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提升工作,努力提高项目获批率,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image 232

双方合影

 

撰稿:杨燕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