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联合广东省营养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办心血管疾病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前沿讲座
2025年6月6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成功举办“相山”前沿学术论坛第90、91讲暨广东省营养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论坛第4、5讲。论坛由学院副院长杨燕教授主持,特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任院长凌文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毛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心血管疾病研究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展开学术分享,学院师生及行业同仁参与交流。

杨燕教授主持介绍
凌文华教授以《氨基酸及其代谢物与心血管疾病研究》为题,系统阐述氨基酸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他结合团队多年研究,重点揭示蛋氨酸代谢通路中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H)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血管衰老的机制,并发现色氨酸肠道代谢物吲哚丙酸(IP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作用。凌教授强调,氨基酸代谢物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需结合人群队列与机制研究推动转化应用,为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了新视角。

凌文华教授作学术分享
毛琛教授带来《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流行病学研究:机遇和挑战》的报告,聚焦大数据时代流行病学研究的革新。他分析了国家数据局成立背景下医疗数据共享的政策机遇,介绍了团队构建的千万级居民健康档案集成平台,探讨了数据孤岛突破、因果推断挑战及机器学习在影像诊疗中的应用前景。毛教授指出,需通过多学科协作整合人群研究数据与机制探索成果,解决传统流行病学在复杂暴露评估中的局限。

毛琛教授作学术分享
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氨基酸代谢物检测技术、大数据挖掘等问题与两位专家深入探讨。杨燕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融合微观机制与宏观数据研究,为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了跨学科研究思路,既有助于精准发现生物标志物,又能通过大数据验证研究假设。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此类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营养科学与数字健康深度融合,助力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撰稿:杨燕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