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Economics|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蒋亚文副教授提出并验证按病种付费改革的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发布人:刘娜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蒋亚文副教授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健康经济学权威期刊《Health Economics》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a City-Wide Global Budget and Case-Based Payment Reform on Inbound Non-Resident Patients”,该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按病种付费措施的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该研究聚焦于2018年开始推行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如何向非本地患者产生溢出效应。作者提出了“偏离成本”假说,即医院在遵循针对本地参保人群的标准诊疗路径之外,为非本地患者维持不同路径将产生额外成本。基于患者效用函数、需求函数和医院行为的目标函数,论文首先构建了无偏离成本和有偏离成本两种情形下的市场均衡条件,并推导出两种条件下最优收费与医疗质量的解析解,由此得出关于溢出效应的研究假设。随后,作者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以总住院费用和再入院率为研究结局,验证了研究假设。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异质性效应与时变效应。结果表明,高成本医院的价格抑制溢出效应更为明显,而在低成本医院中,改革带来的溢出效应则与高成本医院相反,可能对依赖这些医院的患者群体产生不符合预期的影响,反映出改革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差异化效应。此外,溢出效应在改革的一年后逐步减弱,反映了医院对新政策的适应性调整过程。

       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医疗支付制度改革的理论框架,为理解跨区域政策传导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还揭示了支付制度改革在实践层面可能对不同患者群体产生差异化的福利影响。这提示政策制定者在推进改革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协调性和患者群体间的公平性,以实现更均衡的政策效果。

 

撰稿:蒋亚文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