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孙彩军教授及合作团队在艾滋病治疗新策略研究中取得进展
艾滋病(HIV/AIDS)难以被根治的关键原因就是是HIV感染宿主细胞后,在1-3天内就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在机体建立起持久稳定的病毒储存库,并通常处于“沉默”状态——病毒不复制,也不产生病毒特异的蛋白。然而,在机体受到刺激或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又会活跃起来,是名副其实的“隐藏杀手”。一旦遇到抗病毒药物或免疫杀伤细胞时,它们又会再次“藏匿”起来,让药物或免疫杀伤细胞难觅其踪。因此如何通过“刺激”潜伏的病毒库,使之活跃起来,再通过药物或免疫系统对之杀伤,这可望成为根治艾滋感染的有效策略。
我院孙彩军教授及合作团队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发现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As2O3)可特异激活潜伏的病毒储存库,且不会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利用猴艾滋病毒(SIV)慢性感染猕猴模型中研究了As2O3联合ART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疗法使得SIV感染猴在停药后的病毒反弹时间显著延缓,部分实验猴在停药80天后仍未出现病毒反弹(单独ART治疗组的平均反弹时间为22天);而且该疗法可有效降低SIV感染猴体内的病毒储存库数量,并显著增强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应答。研究者还发现As2O3可下调CD4+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和CCR5辅助受体(没有这些受体艾滋病病毒就无法入侵细胞)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病毒的新一轮感染和扩散。

三氧化二砷(As2O3)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是大家熟知的剧毒药物。然而,是药三分毒,是毒七分药。智慧的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意识到了砒霜的药用价值,将之用于抗疟疾感染等疾病。例如,在《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医学古籍中均有记载服砒霜可“疗诸疟”、"截疟除吼"等。在现代医学时代,注射用As2O3制剂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癌症,有着良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表明,As2O3制剂有可能应用于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团队将按照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开展临床试验研究,验证该疗法在艾滋患者中提升现有抗艾滋病药物的治疗效果。
该工作以“Arsenic trioxide impacts viral latency and delays viral rebound after termination of ART in chronically SIV infected macaqu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2.441)上,DOI: 10.1002/advs.201900319。我院孙彩军教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教授、King's College London的Thomas Lehner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院邹华春教授、博士生赵锦等参与了该项研究。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计划、广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的资助。
文稿:孙彩军
初审:肖永清
审核:吴景立
审定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