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新锐】欢迎陈若青副教授加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陈若青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副教授

入职感言
在这个公共卫生领域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以新的身份回到母校,将潜心教研,全心全意投入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发展当中,为培养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科方向
流行病学
主要研究领域
1. 儿童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2. 围产期流行病学
3. 因果推断与中介分析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陈若青,副教授,2021年6月加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研究主要围绕孕期—围产期—新生儿期—儿童青少年期等人生的重要阶段,基于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传统和现代流行病学设计,结合因果推断理论和新兴生物统计方法,探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机制、精神心理健康的家庭和环境影响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形态的改变。目前已发表论文2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Elife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担任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客座编辑,以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Pediatric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Paediatric & Perinatal Epidemiology 等期刊的同行评阅人。在瑞典期间获得四项由瑞典医学会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授予的科研资助和奖励。
教育经历
2012/09-2017/0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流行病与生物统计系,流行病学,医学科学博士
(2015/05-2015/12 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系,交流博士生)
2009/09-2012/06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医学硕士
2004/09-2009/06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6 –至今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教授
2018/09 – 2021/0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系临床流行病学部,博士后
2017/09 – 2018/08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生物统计系,博士后
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
1. Chen R*, Sjölander A, Johansson S, Lu D, Razaz N, Tedroff K, Villamor E, Cnattingius S. Impact of gestational age on risk of cerebral palsy: Unravelling the role of neonatal morbidity. Int J Epidemiol. 2021 Jun 28;dyab131.
2. Chen R*, Tedroff K, Villamor E, Lu D, Cnattingius S. Risk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children born appropriate-for-gestational-age at term or post-term: impact of birth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and gestational age. Eur J Epidemiol. 2020 Mar;35(3):273-282.
3. Chen R*#, Regodón Wallin A#, Sjölander A, Valdimarsdóttir U, Ye W, Tiemeier H, Fall K, Almqvist C, Czene K, Fang F. Childhood injury after a parental cancer diagnosis. Elife. 2015 Oct 31;4:e08500.
初审:肖永清
审核:黄源穗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