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第六期“相山”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人:刘娜

        2023年3月31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在院楼205会议室成功举行了第六期“相山”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到了刘舒宁、李敏超两位博士生,分享题目分别为:“新冠感染与疫苗免疫中的体液免疫特征”和“ACE2功能结构域的理性设计及其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

Part 1

 61 62

       首先是博士生刘舒宁进行课题分享,据介绍,他们课题组想通过获取新冠感染后B细胞转录组及BCR多样性了解个体体液免疫的变化,并为疫苗和治疗性药物研发提供指导意见并且高效地鉴定新冠中和抗体。研究首先发现了Activated MB细胞群,差异基因分析发现Activated memory B比经典memory B更活跃,并且从ActMB分离出了广谱中和抗体。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他们发现加强针会促进高比例特异性ActMB;通过对不同暴露人群的BCR特征比较,研究发现了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新冠特异性共享克隆,感染者有更明显的VH使用偏好、诱导了更高水平IgA与IgG、有更强的克隆扩增、有更高的SHM、有更长的CDRH3。刘舒宁同学使用了很多专业词汇与术语,并耐心地为现场的同学讲解。

 

Part 2

       接着是博士生李敏超进行分享,他先从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起,他说自己本科出身预防专业,研究生初入实验室时,学会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与原理,不怕问“为什么”,有提问才有思考,才有成长。还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验,需要带着目的去看文献,以及学会合作交流。

      接下来,李敏超同学从轻松的话题过渡到了复杂高深的研究,开始汇报自己做的课题,研究背景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可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COVID-19),讲解了目前的治疗策略,但SARS-CoV-2仍在全球迅速蔓延。全球已接种疫苗超100亿次,然而SARS-CoV-2突变体的出现导致免疫逃逸,削弱现有疫苗和中和抗体的有效性并导致感染激增。李敏超同学研究发现靶向ACE2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现AAVrh10对肺部具有较强感染力,能够有效促进靶基因在肺部的表达;李敏超同学提出使用AAVrh10载体表达ACE2功能片段策略抑制SARS-CoV-2对细胞和机体感染;最后是对一些研究结论的解释。

Part 3

 63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两位同学都耐心解答,现场讨论氛围浓郁。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收获了学术前沿的相关知识,与博士师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深刻体会到公共卫生专业的重要性以及身为公共卫生人的使命与担当,增强了我院的学术氛围。

 

初审:黄   琳

审核:赵一波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