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第二十期“相山”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发布人:刘娜

        2024年5月31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在医学园1-西204会议室成功举行了第二十期“相山”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裴星童和刘伟莹两位同学作为分享嘉宾,分享主题分别为:“基于社区的结核病主动病例发现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来自中国深圳的证据”和“父母孕前/孕期重大生活事件与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关联研究”。此次学术沙龙吸引了学院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会议由王璇姝同学主持。

image-20240613215034-1

        裴星童同学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主动病例发现(ACF)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病例的作用,提出了现有研究缺乏基于实际政策的ACF策略评估的问题。随后,裴星童同学以PCF方法为基准,从结核发现策略、模型参数和成本、效果与成本效果分析这三个方面对南山区ACF筛查策略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最后,裴星童同学总结指出基于社区的ACF筛查策略具有成本效果,特别是在中国等结核病负担较高的国家。并且与PCF策略相比,ACF策略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识别更多的结核病病例,从而减少结核病在社区中的传播。从长远来看,政府对这种ACF策略的投资具有很高的成本效果,为结核筛查提供了理论参考。

image-20240613215055-2

image-20240613215107-3        接下来,刘伟莹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她的研究课题“父母孕前/孕期重大生活事件与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关联研究”。首先,刘伟莹同学介绍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定义及流行情况。随后,刘伟莹同学详细讲述了研究父母压力事件与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关联的实验方案。最后,她得出结论:父母孕前压力会影响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

image-20240613215139-4image-20240613215152-5

         在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地就两位同学分享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两位同学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互动氛围十分热烈。

        至此,第二十期“相山”学术沙龙圆满结束。本次学术沙龙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ACF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益以及孕前/孕期压力对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拓展了同学们对前沿热点的认知,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增强了学院的学术氛围。

 

 

一审:陈宝敏

二审:黄  琳

审核:赵一波

审定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