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与澳门大学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人:刘娜

为搭建粤港澳高校研究生的交流平台,促进跨学科交叉与创新,2024年7月5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院长杨燕教授邀请澳门大学万建波教授、澳门大学马丽娟博士后和澳门大学博士生王康慧来院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本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在医学园1-西205室举行,由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院长杨燕教授主持,多名相关专业硕博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沙龙交流活动。

image-20240709161533-1

图1 杨燕副院长介绍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

会议伊始,杨燕副院长代表学院,向万建波教授一行人介绍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及特点。随后,万建波教授介绍了澳门大学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人才建设需求等。同时,万教授也鼓励更多师生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促进粤港澳及更广泛地区的深度学习与科研合作,共同面对当下学术挑战。

image-20240709161533-2

图2 万建波教授作交流分享

随后,澳门大学马丽娟博士后作题为《人参叶片中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Ginsenoside Biotransformation in Leaves of Panax Species)的报告。该研究聚焦于中药三七叶质量控制研究中的意外发现,人参皂苷参与三七叶的生物转化,是人参属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干燥过程中三七叶的质量。研究经过反复验证,发现了三七叶中存在位于叶绿体的新型β-葡萄糖甘水解酶和原人参二醇型皂苷组成的双元素化学防御系统。发现为人参属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及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image-20240709161533-3

图3 马丽娟博士后作学术分享

image-20240709161533-4

图4 学院博士研究生作课题分享交流

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吴玥颖以《血小板衍生的5-羟色胺改善衰老相关认知损伤》为题,从科学问题提出、研究设计和初步结果等方面进行汇报。此外,学院多名研究生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与现场专家教授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学术沙龙为双方研究生提供了全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加深了青年学者对粤港澳高校,尤其是澳门大学的了解,为推动和促进学院的研究生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撰稿:杨燕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杨燕

审核发布: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