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校区共成长”系列专访之一】舒跃龙院长:无愧新时代,办好新学院,培养公共卫生优秀人才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无愧新时代,办好新学院,培养公共卫生优秀人才

——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院长访谈

 

作为公共卫生学科的资深学者、引路人,先请您回顾一下到中大深圳校区创办新学院的工作。

       自从担任院长、创建学院以来,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新的变化。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是在学校“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新格局和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下,为共同支撑学校实现“双一流”的战略发展目标而新建的学院。为发展完善学院,我主要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学院规划蓝图。办好一个学院、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发展重点。通过一年多的调研、咨询以及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召开专门论证会进行论证,基本形成了我们学院总体的发展目标、实施步骤以及重点工作,明确了将学院建设成为以病原和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学科平衡发展的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公共卫生学院。二是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人才是关键。以求贤若渴之心、服务至上为理念,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海内外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招天下英才。目前学院陆续引进了一批一流人才,正投入在学院的各项建设中。三是培养学生。培养优秀的学生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学院一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学必须把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指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

1

您是怎样理解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具体来说,我认为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老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依托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我们的学生塑造灵魂。二是抓好学生理想教育。学生应该做到坚定信念,要永葆一颗爱国心,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三是抓好学生品德修养。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四是要注重学习。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为此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为每个年级安排3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顽强奋斗的精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抓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不仅要搞好学习,更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有良好的体质和健全的人格,也要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培养学生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综合素养。

2

今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提出“院系办校”的管理模式,这对学院来说意味着什么,将如何积极应对?

       “院系办校”是学校在深化教育体制下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改革特色,学院是办好院系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责任主体;只有学院成为一流学院、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学校才能成为一流学校。院系办校实际上是把办学主体责任下放到每个学院,我们新建学院尽管不是学校第一批试点院系,但我们也应该将这种院系办校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学院建设过程中,按照这一目标及早部署学院未来的工作。

 

在您看来,深圳校区和广州校区的公共卫生学院主要区别在哪里,两院之间有哪些合作?

       我们两个学院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中大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我们都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一直努力着。两个学院一直秉持着分工合作的办学理念,各具特色,但又紧密合作。各具特色是指两院的研究方向侧重点各不相同,我们深圳校区的公共卫生学院主要坚持以病原与传染病防控为特色、其他研究方向综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相互合作方面,自建院以来,广州校区的公卫学院给了我们极大的无私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平稳开展各项工作,比如我们已经招收两届本科生,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招生、教学等,都是在广州公卫学院的支持下才得以完成的,借此机会我也代表我们学院感谢广州公卫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

3

作为在美国有过多年求学深造、交流合作经历的资深学者,您如何看待“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家”这一理念?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必须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只有葆有一颗爱国心,我们才能干好一切事情。自从2002年回国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传染病防控领域的工作。虽然说科学无国界,但我们一定要发奋努力,只有我们自己干好了,才能在国际上赢得同行的尊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带领国家流感中心的团队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这是继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5个合作中心。当你真有能力同这些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专家们一起为全球传染病防控而工作的时候,其实也是对全球做出了贡献。因此,我认为但爱国不是狭隘的,我们只有先爱国,然后才能爱全人类,这就上升到了“科学无国界”的大爱层面。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理念。以爱国为核心,开展国际合作,为全人类做贡献,这是每个学者都应该也是可以做到的。

 

您不久前当选了深圳市光明区首届人大代表,并出席了人民代表大会,请问您对“校地合作办学”有怎样的看法和希望?

       中大深圳校区依靠自身优势,不仅直接为光明区、深圳市培养人才,还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东南亚的教育战略高地。深圳校区从一开始就以国际化的视角广招天下英才,因此也一定会成为科研创新高地,为深圳市在光明区争创国家第四个科学中心贡献中大力量。光明区为深圳校区建设和配套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深圳校区的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中大深圳校区一定会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深圳城市建设以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经历了深圳校区近两年从初步建立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请您谈一谈对学院、深圳校区未来的展望,以及对校区学生的寄语。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以培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为己任,对于校区的未来,我充满信心与期待。首先,祖国处于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其次,学校双一流发展强劲,学院与学校同向同行;第三,学院招聘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建院以来我们已经本、硕、博全面招生,生源数量、质量都非常好。因此,我们深圳校区的未来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值得我们拭目以待。对于学生,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时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自己成为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

4

内容转自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官网:http://shenzhen.sysu.edu.cn/content/56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