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成功举行第三、四期国际学者论坛
2024年7月4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在学院西1-101多功能厅成功举办了第三、四期国际学者论坛。本次论坛分别特邀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田林玮副教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万建波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论坛由学院副院长杨燕教授主持,陆少游副教授、陈海涛副教授、孟荟萃副教授、杨春雪副教授、邢雨晗副教授、王帧助理教授及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交流活动。
图1 杨燕副院长致欢迎辞
首先,作为第三期嘉宾,田林玮副教授作了题为《环境与健康研究的实例分享》学术报告。田教授围绕我国云南宣威地区妇女肺癌高发和多地食管癌高发的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他提出,中国妇女肺癌之所以高发于云南省宣威市,根本原因可能是在二叠纪晚期煤中鲕绿泥石燃烧时产生的无机结晶体污染所致。此外,田教授首次系统从环境地理、作物生长、食物链与人体健康角度研究了尖锐的硅质刺通过面粉加工污染食物,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尖锐的硅藻壳通过食物链(小鱼)传递,探讨引发食管癌高发的机理。最后,田教授提出了创新性推论,即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和臭氧,也有可能具有治疗疾病的“药用价值”,做出了空气污染与健康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因果推断。
图2 田林玮副教授作学术分享
随后,万建波教授带来题为《人参属药用植物双元素化学防御系统的发现》学术报告。万教授首先介绍了中药三七的药效、地理分布及化学成分,并讲述了他对中药三七叶进行成分分析时得到的意外发现。他表示,植物为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威胁,通过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来适应环境,其中化学防御在植物生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万教授详细阐述了团队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发现三七叶中存在位于叶绿体的新型β-葡萄糖苷水解酶和原人参二醇型皂苷组成的双元素化学防御系统。该发现将有助于理解人参属植物如何抵抗病原菌入侵,并为绿色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思路。
图3 万建波教授作学术分享
图4 讲座讨论环节
通过两位教授精彩的报告,与会者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中药植物化学防御系统的奥秘。讲座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围绕报告主题提出了多个深入的问题,两位教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就相关科学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讲座结束后,杨燕副院长代表在场师生向田林玮副教授和万建波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同时期待今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能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
本次国际学者论坛不仅开阔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青年学者对科学创新的热情。此次交流活动搭建了粤港澳高校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火花的迸发。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突破。
撰稿:杨燕课题组
初审:何嘉敏
审核:杨崇广 杨燕
审核发布:汪宗芳
